您的位置:
仅4ml血就可查肿瘤风险,普陀这家企业的检测技术取得全球突破,早期检测率达83%
来源:上海普陀 | 作者:travel-100 | 发布时间: 2022-12-04 | 154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发布的最新数据,癌症已经成为导致中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,中国的癌症新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一。


近期普陀区企业致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致慧医疗”)全球独创的新型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纳米技术(即PETCTC®技术)实现了肿瘤早筛和精准诊疗的新突破:仅需4毫升的外周血,即可对100余种已知癌种的CTC(Circulating Tumor Cell,即循环肿瘤细胞)进行指标评估,捕获能力提升10倍多,在I期肿瘤患者中,检出率更是达到了83.87%,此外,该技术还可以高灵敏“识别”白血病。


微创、精准、安全、便捷的突破性检测技术,为肿瘤防治送来了新希望。


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内做研究


恶性肿瘤:越早发现越好治疗


“验血可察癌”——就是致慧医疗的技术性突破。听起来很简单,背后却是“十年磨一剑”的艰苦研发。


致慧医疗董事长陈炳地从2010年就已组建科研团队,依托同济大学医学院开始攻克CTC检测技术瓶颈。“由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脱落下的CTC,进入外周血循环,是癌症发生转移的‘种子’”。陈炳地介绍说,而CTC携带了大量癌症相关信息,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,但在外周血中CTC数量极少、非常难以捕获,因此如何从全血中精准捕获这些极其稀少的癌细胞,并将其量化检测,是CTC检测所面临的一个难点。


陈炳地和团队成员在实验室


历经十余年的实验室研发,依托医学影像学、细胞病理学、智能医学和纳米工程学的医工交叉创新,自主原创性研发出PETCTC®技术,突破了现有技术的瓶颈。“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癌细胞与正常细胞在糖代谢方面的差异,并结合独创纳米探针对CTC进行捕获,该技术既适用于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,也适用于白血病的原始细胞。” 陈炳地介绍说:“2018年,我们开始做项目的成果转化落地,目前已经启动了自动化仪器的研发与生产。”


这样的检测技术价值在哪里?两组数据直观可见:癌症中后期治愈率低且易出现侵袭或转移,大多数癌症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五年存活率超90%;而通过致慧医疗数千例癌症患者血样临床数据显示,其在I期肿瘤患者中,检出率达到了83.87%。这就意味着,早发现,将癌细胞“扼杀在摇篮”,比晚发现再治疗更为有效。


政府助力:植根普陀,服务全国


今年9月,作为区校合作的同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重点项目,致慧医疗正式安家在了桃浦国际健康创新园。在这里建立企业的研发及销售中心,为普陀区生命健康产业的图谱完善落下了重要的一子。


签约落户普陀(左一)


“普陀区的产业规划很吸引我们,尤其是正在打造的环同济大学生命健康产业带,以及带上的桃浦国际健康创新园,聚焦细分领域的健康服务产业,这与我们的发展规划相辅相成。” 陈炳地告诉记者,日前公司正在着力打造一个“产学研医”一体化平台,建设“检诊治养”的生态闭环,真正解决癌症在诊断以及治疗方面的临床痛点。


具体来说,企业将在桃浦国际健康产业园落地肿瘤检测服务机构,为癌症早诊及预后提供高效、精准的解决方案。“而我们的这项独创技术,将在精准用药、肿瘤复发预警、药效评估等方面为癌症患者提供多场景的服务。” 陈炳地介绍说,在一些靶向药的疗效评估上,传统周期需要3至6个月,如今用药前后一周就可以进行药效评估,方便医生及时调整用药方案、精准治疗。


桃浦国际健康产业园内


此外,在肿瘤治疗的随访监测上,通过动态的CTC检测,能够提前预警,当患者出现复发症状时,能够及时干预,早做治疗。举个例子,一位Ⅳ期乳腺癌肺转移患者,经过化疗之后的一段时间病情比较稳定,但三个月之后,通过CTC检测,发现患者CTC指标急剧上升。“当时并没有出现复发的症状,但有了这个预警后,开始频繁去医院检查,最终发现出现了脑转移。”患者主治医生介绍说,但由于发现得早,还有手术治疗的机会,该患者目前脑转移术后两年,病情仍较稳定。


据介绍,致慧医疗日前已完成了数千万人民币的Pre-A轮融资,扎根普陀,将来通过研发总部与长三角逾200家三甲医院、150家医疗器械检验机构、多个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聚集区形成联动,助力普陀生命健康产业经济圈建设。



记者:丁婉星

编辑:陈雯婷